关闭广告

瞭望·瞭望访谈 | 加强空间应用 建设航天强国——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

新华社7202人阅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

  中国有了近地轨道25吨的运载能力,能够建立空间站,还可以把10吨重的东西送到静止轨道

  建立国家层面的空间频率轨位资源统筹与协调机制,打破部门所有制,实现资源共享

  新一代航天人要解决赶超、引领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别人不可能帮你,甚至还会打压你,所以更要自立自强。要发展、要强大,只能靠自己,不能靠别人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扈永顺

  当下,在距地球近400公里的太空轨道,3名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正在我国自己建造的空间站内进行为期6个月的工作、生活。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近年来,我国航天发射捷报频传,航天领域不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航天强国建设步履铿锵。面向2045年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的目标,我们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

  戚发轫的工作经历堪称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简史,航天史上许多个“第一”融入到了他的生命中,他参加研制了第一发导弹、第一枚运载火箭,主持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颗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的研制工作。

  戚发轫对卫星和飞船研制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在主持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研制工作时,他提出了完整的地面实验方案,并担任东方红二号和东方红三号卫星总设计师。59岁时,他挂帅执掌神舟飞船设计,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总体方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得以完成中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嫦娥探月、天问探火,一次次历史性飞跃,不断刷新着航天的新高度,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戚发轫表示,但不可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当前我国与世界航天强国相比,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领域还存在差距,例如我们在轨卫星数量虽然世界第二,但还没形成成熟的卫星应用产业,太阳系行星和小行星还未完全探索,等等。

  航天强国建设稳步推进

  《瞭望》:我国提出力争到2030年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列,目前已经打下了哪些基础?

  戚发轫: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成为世界公认的航天大国。

  首先,中国具备了进入太空的能力。进入太空就是要把卫星或飞船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克服地球引力,变成天体绕着地球转。1970年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着我国在宇航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火星探测之旅,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出征,都表明我国进入太空的能力大幅提升。现在中国有了近地轨道25吨的运载能力,能够建立空间站,还可以把10吨重的东西送到静止轨道。

  其次,我们具备了利用太空的能力。利用天上的资源,要靠航天器,按分类及作用分主要包括服务社会与经济的各种应用卫星、将实验室搬到太空的载人航天器、帮我们了解宇宙的深空探测器。

  各种应用卫星服务社会与经济。1975年我国下决心搞通信卫星,经过9年会战,1984年发射了东方红二号试验卫星,这是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可以进行全天候通信。1997年,东方红三号卫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第一代采用三轴稳定技术的地球同步卫星。之后,东方红系列逐渐发展成了大型卫星平台,不仅中国在用,白俄罗斯、老挝、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委内瑞拉等也用中国的通信卫星。

  我们还有了中继卫星,2011年和2012年,我国成功发射天链一号02星和03星,实现了天链一号三星全球组网,标志着我国第一代数据中继卫星系统正式建成,开创了我国天基测控和数据传输的新纪元。我国载人航天测控通信覆盖率从不足30%,提高至98%以上。其他还有像导航卫星、遥感卫星、气象卫星,对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安全都必不可少。

  载人航天将实验室搬到太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载人飞船阶段,就是能把人送上天,在天上运行一段时间再回到地面。第二步是空间实验室阶段。这个阶段解决了四大关键问题:人能出舱;交会对接;补加;再生式生命保障。第三步是建立中国空间站。我们完成了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等6项重大任务,全面建成了天宫空间站,标志着中国独立掌握了近地轨道大型航天器在轨组装建造技术,具备了开展空间长期有人参与科学技术实(试)验的能力,为推动我国空间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为建设航天强国、提升我国在国际载人航天领域的影响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深空探测帮我们了解宇宙。深空探测我们从月球起步,分三步:第一步是绕月,嫦娥一号绕月成功,最后撞击到月球表面预定地点,第一步圆满完成。第二步是落月,神舟三号把月球车带到了月球,科学家拿到了在月球上直接测试的一些数据。我们更了不起的事情是把嫦娥四号送到了月球的背面。第三步是取回样本,2020年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返回舱带回了近2公斤的月壤,首次实现了中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通过对月球土壤的研究,可以了解到月球的地质演化历史,还能寻求新能源。现在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将从月球背面采集更多样品。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火星探测,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果。

  发展航天产业加强空间应用

  《瞭望》:成为航天强国需要从哪些方面发力?

  戚发轫:现在国际航天“一超两强三大”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美国是超级强国,俄罗斯和欧洲是两大强国和地区,中国、日本、印度是航天大国。我国在航天基础理论研究、先进材料与先进工艺、试验设施与试验方法、空间科学与空间应用等方面与国外航天强国相比还有差距。

  成为航天强国,要在三大领域同步发展:

  第一是航天技术领域。造卫星、造火箭、发射卫星、发射飞船,在这个领域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在我们赶上了俄罗斯、美国、日本、欧洲近地轨道25吨的运载能力。但人要上月球,需要运载能力上百吨的运载火箭。

  第二是空间科学领域,我们的航天器到了火星,和国外比还有差距。现在的太空博弈,已经跨过近地轨道和月球轨道,直接向整个太阳系发展,欧洲虽然没有发展载人航天和登月工程,但通过跨国航天合作已经在深空探测领域积累了先发优势,我们需要加快追赶。

  第三是航天应用领域。我国目前在轨运行的卫星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但在应用方面尚未开展充分探索,尚未形成大规模的产业效益。商业航天、太空经济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要想很好地发挥这方面的作用,不能完全靠国家、靠国有企业,需要民营企业参加。

  《瞭望》:需要从哪些方面加强空间应用?

  戚发轫:空间应用作为航天技术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前沿,在航天强国建设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支撑作用。加强空间应用,要坚持服务重大需求、服务百姓生活,协调顶层规划、卫星研制、空间应用等各方力量,完善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形成快速闭环迭代,推进技术进步与政策完善,构建天、地、用互动发展,标准统一、协调健康的空间应用新格局。

  第一,强化天、地、用一体化设计研制理念。建议改进有效载荷、提升卫星总体设计水平,让卫星更好用,支持从“保成功”向“保好用”跨越。在科研星研制阶段,明确用户责任,在应用模式、数据校正方式与标定周期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全面加强天、地、用一体化闭合设计和应用水平。

  第二,实行将研、建、用多个环节纳入统一考核的新考核理念。改变现有卫星研制、地面系统建设、数据处理与应用等环节考核行动分离、考核尺度不一、考核部门多头的现象,建议由国家主管部门牵头,建立天地一体化考核机制,推行天地一体化考核管理办法,采取“行政+技术”综合手段,既要各负其责,又要体现卫星和应用整体的质量、效率、效益。

  第三,建立国家层面的空间频率轨位资源统筹与协调机制,打破卫星、数据资源部门所有制,提高数据共享积极性。制定通信广播、遥感科学、导航定位等领域卫星频轨资源使用规划,对卫星测控、数传频率资源统一进行顶层规划设计;对卫星轨位资源按照国家安全、国民经济等不同需求进行等级划分;积极推广频率复用、多星共轨等技术体制,鼓励商业航天选用高频段、空闲频段等,促进系统建设与资源使用的有机衔接;加大对数据中心、资源调配机构等的适度激励,解决数据服务中的实际问题;指导建立可以规范民商卫星、测控、地面站、处理、分发等资源的协调调度使用机制。

  做好航天精神的代际传承

  《瞭望》:应如何加强青年航天人才培养?

  戚发轫:加强青年航天人才培养,需以精神塑造人。在创业和攻坚时代,我们一穷二白,在技术、产品上被国外封锁、受到压制,老一代航天人要解决有无的问题,必须要自力更生打破国外垄断,那时候是跟跑。改革开放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人会质疑是否还需要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我认为新一代航天人要解决赶超、引领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别人不可能帮你,甚至还会打压你,所以更要自立自强。要发展、要强大,只能靠自己,不能靠别人。

  不管情况有什么变化,自力更生的志气不能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一辈子的事情,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任何时候都要吃苦,现在要吃的苦就是排除外部的诱惑和干扰,全力以赴干好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我国现在的科研条件和工业水平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基础和代表的航天精神仍需要发挥引领作用,我们现在比过去更需要航天精神的指引。

  一个没有精神鼓舞和引领的人,必将无所作为,这也是前些年设立“中国航天日”的重要目的之一。以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代表的航天三大精神,以及探月精神和新时代北斗精神,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航天事业的特征,体现出一脉相承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为建设航天强国而奋勇向前的航天人。

  人要有爱,而最高尚、最伟大的爱,就是爱国家。爱国是高尚的,却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我们努力将个人的时间、精力、知识和技能奉献给国家、事业和岗位,那就是爱国。我在传播航天知识、倡导航天精神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科普不只是普及知识,更重要的是普及、传承、弘扬科学精神。

  除了做好航天精神的代际传承,我们还要继承、发扬老一代航天人“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记得当年东风二号首飞失败时,我有一种“天塌下来”的感觉。当时,现场的一位领导鼓励大家:“失败是成功之母,总结经验再干!”这句话激励着我们后来迈向成功。在实际工作中,要多为年轻人创造独立思考积极干事的机会,在少干预甚至不干预的同时,允许他们试错、犯错,出错后帮助他们发现不足、总结经验,让年轻人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进步。■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英国政府或禁前官员入职中企

环球网 浏览 11343

美国共和党总统参选人:我们对台的承诺会变

环球网 浏览 64151

首饰搭配是个艺术活 推荐你4种搭配原则

印客美学 浏览 10794

芬奇谈输球:我认为大家获得了一些不错的机会 但可能打得着急了

直播吧 浏览 8684

第37届电影百花奖来了,看完提名名单,我要说:内娱影坛要完了!

娱乐圈笔娱君 浏览 6875

《繁花》结局,有些话不吐不快

Yuki女人故事 浏览 8970

小米牵头组建国家级联合体:3C智能制造创新联合体

网易科技报道 浏览 15062

主场龙!26胜4平!曼联在梦剧场的近30场各项赛事中不败

直播吧 浏览 10619

经营分化、债务违约 地方AMC众生相

北京商报 浏览 8697

采用全新设计语言,东风风神皓瀚PHEV申报图曝光

天天汽车 浏览 8356

阿媒:拜仁的门将引援候选名单中有德赫亚、奥尔特加、大马丁等人

直播吧 浏览 10447

美舰过航台湾海峡 解放军全程跟踪监视

东部战区 浏览 8189

送别!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院士逝世

环球网资讯 浏览 14981

两名女车主起纠纷在停车场打架 男子"误入镜头"遭网暴

央广网 浏览 49127

胖东来员工与顾客争执获补偿 公司发布8页调查报告

金羊网 浏览 69437

世界首富LV家族背景大起底!Lisa嫁入豪门太难?

萌神木木 浏览 10783

大风沙尘齐袭北方,一觉醒来犹如来到了火星

趣看热点 浏览 706844

外媒:泽连斯基下令增援巴赫穆特乌军

环球网资讯 浏览 15123

"汉光"将首次在民用桃园机场演练反空降?台军回应

环球网资讯 浏览 12223

珍妮:若08年想交易来大加索尔的消息提前泄露 会有多队试图截胡

直播吧 浏览 15358

波兰举行数十年来最大规模阅兵式

国际在线 浏览 10451
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沪ICP备200179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