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媒体:布林肯3个月4赴中东 说明美国"又急又没办法"

上观新闻8792人阅读

摘要:由于美国立场尴尬,提供的解决方案又无法满足各方诉求,布林肯“灭火之旅”恐难取得预期成果。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正在中东展开密集访问 资料图

眼下,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正在中东展开密集访问。据参考消息网报道,当地时间8日晚间,他抵达最新一站以色列。

这是去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布林肯第四次中东之行。

布林肯此行意在为当前不断升级的巴以局势降温,防止冲突向更大范围蔓延。

然而,就在布林肯穿梭多国忙于“灭火”之际,以色列却在南北两线作战,毫无配合美国的意思。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美国立场尴尬,提供的解决方案又无法满足各方诉求,布林肯“灭火之旅”恐难取得预期成果。

稳住中东

据新华社报道,自1月4日起,布林肯开启为期一周的中东之行。

在造访土耳其、希腊、约旦、卡塔尔、阿联酋、沙特之后,当地时间8日晚些时候,布林肯抵达特拉维夫,向以色列官员介绍他与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就结束冲突进行的会谈情况。

布林肯定于9日与以色列领导人会晤。

布林肯表示,他将敦促内塔尼亚胡政府采取更多措施保护加沙地带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平民,并确保人道主义援助能够到位。

据悉,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已造成逾2.3万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加沙地带230万人口中,流离失所者占到近90%,人道主义危机深重。

结束对以色列的访问后,布林肯还将前往约旦河西岸和埃及。

舆论认为,布林肯此行紧凑而艰难,主要目的有三:一是继续向内塔尼亚胡政府施加影响,敦促后者尽快结束军事行动,并就加沙战后治理进行认真谈判。

二是避免巴以冲突演变成更大范围冲突。

三是推动各方就加沙未来重建、治理规划达成共识。

8日,布林肯与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会面后说,沙特、约旦、卡塔尔、阿联酋以及土耳其同意开始为本轮巴以冲突结束后加沙地带的重建和治理作打算。这些国家将“为巴勒斯坦人规划政治路线,并致力于中东地区实现长期和平、安全和稳定”。

不过,沙特、约旦、卡塔尔和阿联酋暂未回应布林肯的说法。


当地时间1月8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抵达特拉维夫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孙德刚指出,布林肯这次中东之行的一大背景是巴以冲突已出现外溢和升级趋势,甚至可能会失控。

具体表现在冲突呈现多点爆发的态势:也门胡塞武装袭击红海商船;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在黎南部交火,导致哈马斯“二号人物”身亡;伊朗境内发生暴恐事件;美军在伊、叙境内的目标和基地遭袭等等。

孙德刚说,今年美国将举行大选,而且美国想把重心放在应对大国竞争上,而不是被中东牵扯太多精力,因此巴以冲突不断升级、扩大的危险局面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所以,布林肯想要通过此行稳住中东,避免冲突升级、蔓延乃至失控。”

“又急又没办法”

本轮巴以冲突持续三个多月来,布林肯已“四顾中东”,外加美国总统、防长等高层也曾到访,美国对化解危局不能说不上心,但是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迄今为止,战火非但未熄,反而愈演愈烈,越拖越长。

那么,布林肯此次“灭火之旅”能否取得突破?

对此,外界并不看好。

“无论是以色列还是周边国家,都期望美国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包括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也希望冲突降温。但从布林肯数次访问中东的成效来看,可谓乏善可陈。”孙德刚说,这次想取得成果,难度也很大。布林肯三个月来四赴中东,这本身就说明美国“又急又没办法”。

背后原因在于,首先,对于地区热点及冲突治理,美国提供的解决方案未能满足各方诉求,以至于风险不断攀升,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美国只是拉住土耳其、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所谓温和力量阵营来讨论如何解决问题,而把以伊朗为代表的抵抗联盟力量排除在外,无视其诉求。”孙德刚说。

其次,美国偏袒以色列的尴尬立场将削弱其在地区的影响力。

自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美国无视国际社会停火止战的呼声,不断加码军援以色列,包括近一个月来两次绕过国会“紧急”对以军售。

此外,美方还多次阻扰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巴以人道主义停火决议草案。

美国“抱薪救火”的做法引发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国家的强烈不满,因此很难说服地区国家全力配合美方行动。



布林肯疲态尽显 图源:GJ

比如,在布林肯此次访问期间,中东国家对美方所谈加沙地带战后治理议题反应冷淡,坚称停火止战才是当务之急。

据新华社援引土耳其媒体的报道称,布林肯访问土耳其时,他与土外长和总统见面后,双方没有发表任何联合声明。很显然,土耳其对美国持续向以色列输送武器,并在联合国力挺以色列的种种表现强烈不满。土耳其媒体还称,美国就巴以冲突的立场让土耳其政府和民众无法理解。

事实上,美国的方案也未得到盟友以色列的积极回应。

随着冲突持续,美以分歧日益凸显。内塔尼亚胡政府拒绝公开加沙战后治理的详细计划,意欲通过继续控制加沙以确保自身安全。但是,拜登政府反对以色列重新占领加沙或驱逐巴勒斯坦人。

同时,以色列还拒绝美国提供的首选方案,即建立由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组成的统一的巴勒斯坦国。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布林肯访问中东推动局势降温之际,以色列却在两线作战:一边调整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将重点转向加沙中部和南部,一边在周边地区加强攻势。

以色列政府和军方官员8日证实,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正在进入强度较低但更具针对性的新阶段,但“战事将持续整个2024年”。

同日,黎巴嫩真主党确认以军空袭炸死该组织一名高级指挥官。据悉,这是本轮冲突发生以来真主党损失的最高级别军事人员。

另外,以色列军方8日罕见宣布,称在叙利亚炸死一名负责从叙境内对以色列发动火箭弹袭击的哈马斯指挥官。

在美国施压下,以色列为何仍自行其是?

孙德刚分析称,在以色列看来,其面临两线威胁,一线是南部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另一线是北部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境内的伊朗势力。在南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取得进展后,以色列想乘胜追击,加大对北部地区的军事打击力度,巩固北方的安全环境。

至于美以分歧,则源于双方根本目标不同。

孙德刚指出,美国的目标是应对大国战略竞争,所以希望巴以冲突降级,减轻中东的包袱,以便把重心转向印太和欧洲。以色列的首要关切却是自身国家安全,千方百计要巩固安全环境。

在分析人士看来,美国政府因地缘战略和国内政治利益需要,难以对以色列进行有效制约。

危中有机

加沙战事激烈、黎以边境频繁交火、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轰炸声不断,再加上红海危机,新年以来,加沙冲突的“星火”似乎正在中东呈现“燎原”之势。

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北非项目主管萨纳姆·瓦基勒说,中东正处在巴以冲突蔓延扩散的迷雾之中。

在7日访问卡塔尔时,布林肯也警告说,加沙地带的冲突可能会演变为地区冲突。

在孙德刚看来,今年中东可能会出现局部性战争。

“重点需要关注巴以之外的第三地会否爆发冲突。”孙德刚说,因为中东地区的主要矛盾正在发生变化。哈马斯与以色列的矛盾原是本轮冲突的主要矛盾,但现在以伊朗为代表的抵抗联盟与美以之间的矛盾在上升。“因此,未来很可能在第三地爆发一场代理人战争,而黎巴嫩成为这一新战场的风险很大。”

“但是,眼下仍有机会窗口。”孙德刚说,因为美国与伊朗均不希望冲突扩大升级。各方应该抓住这一机会窗口,尤其是美国需要改变思路,团结更多国家来群策群力,包括中俄印等新兴大国,并且回到联合国层面推动冲突降温和解决。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中央高度重视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到国家反诈中心调研

政知新媒体 浏览 63579

Shams:班巴或缺席常规赛剩余比赛 而今天湖人试训TT和布拉德利

直播吧 浏览 15365

了解今年早春的3个流行趋势,真是好看不挑人,再不怕显土了

静儿时尚达人 浏览 6983

李凯尔:去年夏天没有机会完成该有的训练 这个休赛期会狠狠练

直播吧 浏览 6751

钟嘉欣一家越南度假!父母长相曝光,果然中基因彩票,两女也很美

文艺圈娱乐号 浏览 8540

美德科学家发现24颗超宜居星球!网友:问题是咋去?

趣看热点 浏览 21564

北约秘书长表示中国的行为挑战北约价值观 外交部驳斥

新京报 浏览 39865

林靖恩准备到国外去生活,不和亲生父母相认,只想开启新的人生

素素娱乐 浏览 8633

江南春:成功皆因顺大势,失败多由内卷

虎嗅APP 浏览 11698

车企全力冲刺 固态电池迎“新拐点”?

盖世汽车 浏览 8623

WAIC开幕在即!《科创板日报》记者为您提前探营人形机器人、eVTOL航空器、无人出租车……

科创板日报 浏览 6590

美官员谈布林肯访华:并不期待长长的可交付成果清单

环球网资讯 浏览 66799

美国芝加哥极寒下惊现“特斯拉坟场”!车主:我们这里有一堆死去的机器

红星新闻 浏览 8117

vivo Y200「皓夜」图赏:6000mAh 蓝海电池、磐石抗摔结构

IT之家 浏览 6549

不同于AITO问界Logo,华为申请WENJIE图文商标

IT之家 浏览 11082

学而思发布学习机新品xPad2 Pro系列,搭载学而思九章大模型

网易科技报道 浏览 8684

昊铂HT2024款亮相粤港澳车展 公布昊铂智驾早鸟计划

网易汽车 浏览 7070

专家:今年应该不会推进个税改革和房地产税改革试点

第一财经资讯 浏览 12474

国际油价攀高 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将迎今年来最大涨幅

澎湃新闻 浏览 88148

新研究发现冠状病毒致命弱点,或为开发新药物起到关键作用

趣看热点 浏览 21149

渤海海峡黄海北部将执行军事任务

央广军事 浏览 8706
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沪ICP备20017958号-1